本报讯(修伟 李佳黛 记者卢海军)受中央批准设立辽宁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利好推动,保税区新注册企业再创新高。记者昨天从保税区相关部门了解到,截至11月15日,该区新增市场主体首次突破2000家,达到2020户,同比增长93%,占到保税区现有存量企业1/5,凸显了投资主体对辽宁自贸区的发展信心和政策期待。
据了解,自中国(上海)自贸试验区批准设立以来,保税区就积极先行先试,以特殊功能政策为核心,以实体产业为基础,以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、物流中心、贸易中心的“核心功能区”为方向,积极探索复制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,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。而今年新注册企业的特点,充分显示了市场主体对于保税区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欢迎和认可。据介绍,在保税区今年新注册的企业中,第三产业仍是绝对主力,占登记总量的52.31%,是去年同期的2倍;商务服务业、软件业、科技研发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,占到登记总量的30.1%。
据分析,保税区企业登记注册量的剧增主要受益于两个方面:其一是政策利好带来的投资信心;其二是简政放权释放的市场活力。今年以来,保税区陆续迎来大连跨境电商试点城市、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、辽宁自贸试验区和平行进口车试点城市等五大红利,政策红利的反复叠加与保税区的特殊功能政策产生了“1+1>2”的神奇效果,拉升了投资创业者对在保税区投资兴业的信心。同时,保税区进一步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,设立审批服务“单一窗口”,全面推行“一址多照“、免费集中登记,放宽住所登记条件,通过“互联网+”手段方便企业登记、核名,围绕国际贸易、跨境电商开展特色孵化、精准孵化和集群孵化,形成了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良好氛围,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奠定基础。